首页 > 财经 > 财经 > 你愿意让AI控制的脑机接口治你的游戏成瘾症吗?

你愿意让AI控制的脑机接口治你的游戏成瘾症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2 09:00:34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你愿意让AI控制的脑机接口治你的游戏成瘾症吗?

你愿意让AI控制的脑机接口治你的游戏成瘾症吗?

在中国,网瘾少年最多的地方在哪里?不在网吧,在湖南卫视的变形计里面。从这个节目当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个个网瘾少年的成长史。缺乏家人的陪伴是他们游戏上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因为缺乏陪伴,所以即使孩子发生了行为上的异常,家人也难以发现。而等到发现的时候,家长老师们通常都已经无能为力。其实,在游戏成瘾症的说法一被正式提出的时候,就有不少医学从业者提醒公众,精神病诊断需要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来做出。而需要专业人士介入的呼声背后是游戏成瘾症必须快速建立一个确定的认定标准。不管城市留守儿童还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陪伴都可能会染上网瘾,但社会不可一昧苛责家长的离开或者孩子的堕落,如何找到可行的解决之道才是重点。治病远远没有防病好,这是共识。如果要用技术解决游戏成瘾的病,那么是否可以先把游戏成瘾的标准量化,然后在每个人的即时通信设备当中安装上一个智能监测游戏成瘾症系统,提前“打疫苗”可能会是解决网瘾更好的选择。毕竟,谁也不想把控制电击这么危险的权利交到AI手里,然后再使用接口将其作用到自己身上,谁知道AI会不会哪一天出毛病把自己一不小心就给电死了,而且最惨的是我们还不能让它唱一首铁窗泪忏悔自己的过错。

每个人都有病,还是每个人都没病?

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在他的科幻小说里描述了机器人行为的三大定律,包括:不能伤害人类、服从人类命令和保护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们自愿把关系生命的权利手杖交到AI手里,甚至允许植入各种脑芯片方便AI给我们看“病”,那么我们需明白毁灭人类的从来都不是AI,而是人类自己,是人类不敢正视自己原本的模样,才让自己满目疮痍,百病缠身。

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网综奇葩大会上,“特别人类”刘可乐曾分享了自己躁郁症的经历。她说到在她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每一次看心理医生之前都需要做一个测试,测试的最后会有两道题目,第一道是问她认为自己是否有双向情感障碍症,第二道是问她觉得自己还需不需要治疗。题目设计看似很奇怪,但是设计这个题目其实是为了拷问我们到底还在不在乎对自己的看法。有的时候,不是我们本身真的有病,而是不断的心理暗示造就了一个个活在“有病”标签下的正常人。

英国心理学会发言人钱德拉萨克赛认为,玩游戏的人中,仅少数人会发展到游戏障碍苏定义的程度。但是正式将其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可能会引起许多人不必要的忧虑。在一部名叫《玛丽与马克思》的定格动画中,男主角马克斯有自闭症,女主角玛丽被嘲笑没有常识,玛丽的邻居因为有“恐外症”而终日不敢踏出家门,玛丽的妈妈酗酒,玛丽的老公是同性恋……在这部动画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病”,这恰恰和现实的情况一模一样。但仔细想想每个人都有病的反面就是每个人都没病,如果可以,我们真的不必为这个世界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

曾经,在杨永信管理的网戒中心里,有一个重庆大学生,他因为想读博不想结婚生子而被父母送进去看病。他的爸妈认为他读书读傻了,必须得送去治治,最后治来治去,这孩子被“治”疯了。我们每天把“你是不是有病”挂在嘴上,读书是病不读书也是病。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只是想把每一个个体都塑造成符合自己要求的样子。但是,似乎从来没有人想过,一个人要成为让别人羡慕的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何才能成为让自己羡慕的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文章TAG:游戏读书异常

最近更新

财经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