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每一次电商形态的演化都是流量基础设施与电商基础设施分离的结果,在交易效率到达瓶颈的情况下,通过电商格局的转变有效降低电商的结构复杂度,促使交易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流量注定无法被单一互联网平台所垄断、截流。因此,电商平台无法把流量来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当电商消耗流量,却没有能力使流量最大化时,随着电商基础设施的成熟,流量基础设施与电商基础设施的离散化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比如导购电商的出现,是由导购平台成为流量担当,社交电商则是将流量基础设施架构在社交平台上,而私域电商更是直接把流量基础设施的构建交给了品牌商家。但不管电商形态怎样变化,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始终稳坐钓鱼台,因为他们掌握着电商运行的基础设施。
成为赋能者,而不是拦路石
理论上,消费者和品牌在互联网上交易是不需要渠道的,离开渠道,消费者和品牌仍然可以无时间限制、无空间限制的沟通、交易。品牌即渠道,这也将是私域电商成熟后的形态。
但这需要一个必要条件:消费者价值被真正确认。
二八定律在产业链中同样生效,表现为一条产业链产生的百分之八十的价值被百分之二十的节点所决定,只不过这些关键价值节点并不固定,随着商业的发展而不断流转。
在电商格局的变迁过程中,话语权也正从产业链的后端让渡到消费者手中。而话语权转变的本质是电商价值节点的转移。相比实体零售,电商的一个特性是,可以让消费从总体上出现效用递增,即需求创造新的需求,新的需求意味着新的价值。
在过去供给缺乏的时代,属于供给驱动产业链的发展,价值节点在产业链后端;之后电商崛起,我们进入了渠道营销驱动时代,渠道成为关键价值节点;而如今,渠道的价值正慢慢弱化,消费者的效用递增,通过需求不断创造新的需求,整个产业链正进入消费者驱动阶段,消费者正成为操纵着八成电商局面的那二成变因。
不过短期来看,我们还需要从电商多渠道时代逐渐过渡。如今,包括直播、短视频、社区等各种互联网元素都在试图和电商融合,电商将有可能成为TO C互联网企业的标配,“+电商”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实际上,这也是渠道弱化、消费者话语权增强的一个表现,属于过渡的中间环节。
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电商将成为他们的基本组件,从电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未来都将成为电商的赋能者,进一步提升电商产业效率,否则很可能成为“弃子”。曾经的导购电商中,返利网和什么值得买就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