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分析 > 热点分析 > 智能合约摘掉了无良媒体的帽子

智能合约摘掉了无良媒体的帽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2 07:41:52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智能合约摘掉了无良媒体的帽子

智能合约摘掉了无良媒体帽子1.jpg" _src="http://u.ebrun.com/storage/photos/201806/13/1528850646740109.jpg">

文|杨苏颖

来源|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前不久,“北京红黄蓝”事件在时隔半年之后再上热搜。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官方微博下面的评论区一时都在感叹:这件事居然有下文,真是很不可思议。还有不少人甚至带点小骄傲的情绪表示,“当初乱喷的那群键盘侠去哪了?你们已经忘了这事,可国家还没忘!”。为什么大家会那么惊讶和骄傲?因为在信息爆炸的世界里,热点过去了就过去了,媒体太擅长迎合,而公众太擅长遗忘。

媒体和公众之间的矛盾:从古至今

从19世纪末到20世界初,美国报界两大巨头普利策和赫斯特的商业斗争曾直接让一个正常的单词“yellow”被异化。记者采用极度夸张甚至捏造情节的方式来渲染各种有关色情、暴力、犯罪等方面的新闻,而这类新闻被统称为“yellow press”。虽然两大报系的恶性竞争使各自的报量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当时美国社会道德水准的沦丧。

从那个时候开始,媒体和公众之间的矛盾便不断激化。传播政治经济学家斯密塞提出的“受众商品论”中有两个观点:1、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的时间都是劳动时间;2、媒体通过“免费午餐”的形式吸引受众,并将受众的注意力打包卖给广告商。辛辛苦苦创造价值的受众最后却血本无归,这对受众来说是不公平的。

确实很不公平。读者固然擅长遗忘,但在唯利是图的媒介世界里,没人帮他们记得。

那么这个困局有解决的办法吗?说实话,可能真的有。我们想要媒体生产优质内容来保持我们对热点的记忆,不能仅仅将希望寄托于媒体人内心的道德标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更强大的动力来让媒体人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智能合约也许可以帮助化解媒体和公众之间长期以来积存的矛盾。

真没想到,世纪矛盾也能化为绕指柔

智能合约是什么?它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与传统的合约相比,它不需要人去执行,而是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其合约条款,被视为区块链2.0的产物。

智能合约的工作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满足某项条件,机器就会自动执行某种操作,类似于计算机程序语言当中的“if”语句。其构建和执行过程由于有了区块链和互联网数字资产的加持,完美地避免了传统合约在信息权利不对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信任风险。因此,智能合约几乎是一个惠泽各行各业的存在。


文章TAG:帽子媒体智能

最近更新

热点分析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