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建议你不如先多款少量拿货,不断上新不断测款,先把自己的眼光练毒。做服装没有精准的款式判断能力,是很难做好的,眼光一定要毒。这样成本也是最低的,一款走眼了,大不了损失一点点。你这样一年上几个款,现在你的眼光和判断能力是有很大问题的,还没有能力去追求尽善尽美,就先别那么高要求了。大面积的市场货不也一样卖。等眼光和判断都准了,可以慢慢考虑建个小生产线。
不过从销售到生产的转变,对一个外行来说,的确需要交很多学费的,这个要有心理准备。
可以从全拿货到拿货自产相结合,再到全自产。不过服装设计的确属于艺术范畴,不是人人都能搞定的,我也只能做到很平庸的水平,靠其他手段弥补。也很可能投入很多,最后血本无归。
我听你的描述,感觉你现在眼光还差的很多,还停留在官网抄款的阶段,个人觉得当务之急是先练眼光和判断,再考虑介入生产。我去年刚做的时候是自己建生产线自己组建工人的。
今年就只打样,生产外发了,因为对里面的环节已经能掌控了,外发时知道怎么去提明确要求。我一直希望做轻资产型的。有钱,做货的人还是很多的,不过在量没起来之前,自己做的确风险最小最灵活。JZ你一直忽略了你深厚的行业积累,我一个外行走过来,你知道有多难吗?这个过程不但需要心理素质,还需要资金垫底支撑。
JZ说的也很有道理的。的确是这个理,反正要么更快死,要么更快生。另外,你为什么每款要下单300件呢?我们长期好卖丶卖几千件的款每次都只补单几十件。因为市场情况可能会随时有变,一款300件的量我们是通过好几次小批量的翻单来实现的。不翻单的款也很多。起步期,你的单款下单量我觉得真的蛮大手笔的。现在服装不景气,50件起订的厂很多哦,多少服装大腕都是死在库存二字上,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屌丝。另外你可以去常熟找下货源。
另外,开小生产线的唯一好处就是相对灵活,但成本比拿货会高很多,而且你看不上拿货的质量,刚开始自己做,未必比拿货更好,还可能更差。我刚开始研发款式时一款成本是2000多,如果一款只卖20件,那么一件光研发成本就要摊加100,比拿货优势差很多。所以必须有做高附加值的营销能力同步匹配。否则一算账就要亏哭了。
走眼一款就会吃掉前面几十款的利润,白忙一场!连裂帛那么大的基数,很多款首单都只有100件,“爱分享”凭什么有能力款300件不败?
分销要有大基数才能赚到钱,否则顶多是分摊下成本和风险而已。分销商比猴都精,对款式很在行,好款没问题,死款他会让你定定的死在那里,坚决不碰。所以最终拼的还是你的判断能力,并非有分销系统就没风险了。
以下引用群友确实的举例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一只小马想要过河去,可是,不知道面前的这条小河,河水有多深。正在犹豫之时,一只老牛过来了,说,没有关系的,你过去好了,昨天,我过河的时候,水还淹不到我的膝盖呢!小马听了,很开心,正准备下河的时候,一只小松鼠跑了过来。小松鼠大声地说,你可千万别下水呀!就在前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到这河里面,给淹死了!!小马听了,吓得不敢动了。老牛和小松鼠的话,谁的更可信呢? 最后,小马还是下了河。过河的时候,小马发现,这河水,既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更没有小松鼠说得那么深。。。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听到丶看到丶学习到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方法。但,这些东西是不是都适合我们呢?传授者,当然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是,很多的经验是来自他们所经历的,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一定是完全适合我们。全信,照搬,只会让我们迷茫,让我们无所适从。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得亲口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