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便民服务 > 便民服务 > 校讯通死于强制

校讯通死于强制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2 20:50:29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校讯通死于强制

最近北京巿下发了《关于2014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学校丶幼儿园不得为“校讯通”办理提供便利条件,规定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代收费行为。对于校讯通来说,这几乎就是游戏结束的钟声了。

校讯通本身是有价值的,作为一种校园信息化应用,借助中国移动的通信能力,为学校和家长搭建互动与沟通的平台,可以通过短信互动及时传递学校通知,也可以进行调研与回访,还能分发作业和实现教师的定向辅导,此外,很多校讯通还能通过学生卡的信息化功能将学生到校离校通知到家长。但校讯通从诞生伊始就一直有负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强制丶可疑。

首先各地中小学和幼儿园入学时,家长都会收到办理校讯通的通知。虽然校方强调是“自愿办理”,但事实上老师将校讯通作为家校沟通的唯一工具,家长怎么可能自愿不办理呢?加上校讯通必须使用移动卡,这对移动是很好的用户留存手段,可其中的强制意味让不少家长感觉不舒服。

其次由于校讯通合作协议是中国移动各地分公司和各学校签署的,因此很难避免学校与其之间存在利益分配嫌疑。中国移动每月向家长收取10元费用,10元不多,但这种使用前付费方式会让家长认为这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我们提供服务。

再者随着微信丶飞信等互联网业务的兴起,家长认为和学校的沟通可以有多样化工具,完全可以实现“零成本”,虽然流量也是成本但不是硬邦邦的收费。

移动错失的是没有及时将校讯通转移到飞信,移动互联网时代SP业务不可能存续,这点移动也早就看到。飞信作为移动社交平台,能够为类型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手机号不重要,服务用户才是核心,有服务才会有用户粘性,有用户粘性才会有生发的可能。如果校讯通早点转移阵地到飞信,现在也不至于被整体钳制。苦于不破不立,对移动来说只有砍掉现有的业务,才能完全转向移动互联网,这其中的利益纠葛和部门指标冲击极难周全,最后被外部给革了命(沈禄政文)。


文章TAG:成本利益

最近更新

便民服务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