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企业 > “来自星星”的机器人并不是自闭症儿童的“救命稻草”

“来自星星”的机器人并不是自闭症儿童的“救命稻草”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2 08:19:25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来自星星”的机器人并不是自闭症儿童的“救命稻草”

“来自星星”的机器人并不是自闭症儿童的“救命稻草”

“来自星星”的机器人并不是自闭症儿童的“救命稻草”

软银公司自闭症治疗机器人NAO

2.“比孩子更了解孩子“的情绪识别

情绪识别依赖于个体辨别自己和他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声音和情境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关系意义的理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非常薄弱,有时难以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绪,甚至会出现混淆他人情绪信号的情况。

目前来看,当前大人们存在情绪复杂,身体运动和面部表情变化快的情况,自闭症儿童对此的识别很容易进入感官超载状态 。

机器人技术在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和理解训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比如,Bevil 基于罗素的情绪环状模型理论提取多维情感的不同层次对机器人进行情感设置,并通过其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自闭症儿童可对机器人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进行简单识别并模仿。

此外,机器人技术也能帮助治疗师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状态。例如,Park 引入了人类情绪元素,使机器人系统可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情绪评估和检测,通过追踪自闭症儿童的愤怒、恐惧、厌恶、惊喜、幸福和悲伤等情感反应,帮助治疗师识别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并进行辅助治疗。

3.“应用分析法”帮助行为矫正

自闭症儿童通常会表现出高频率的重复性刻板行为,这称之为执行功能障碍,其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非适宜性行为,在规划和协调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困难,因而表现出重复的刻板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 是目前治疗自闭症认可度较高的干预方法,但是擅长ABA的治疗师资源缺乏,机器人可以通过算法程序取代ABA治疗师的部分功能,且机器人不会产生疲劳感,可完成大量重复性工作,非专业人士也可便捷地控制机器人,不受时间限制。

目前来看,机器人技术在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适应性行为,促进亲社会行为和获得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当前,机器人技术主要是结合ABA的干预原理,通过刺激-反应-强化来实现行为干预。

AI能成为自闭症治疗的稻草吗?

那么,AI是否开业成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们治疗的救命稻草呢?实则不然。治疗师需要辅助工具来帮助治疗自闭症儿童,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仅仅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文章TAG:机器人应用关系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企业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