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斌(ID:ityubin)
知乎上有一篇名为“闲鱼已经成为中关村骗子的线上江湖”的文章广受欢迎,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把闲鱼的交易描述为“标准的中关村式骗局”,说闲鱼已经从一个二手市场演变成了一个充斥着各种势力的江湖,在这里诞生出各种产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骗钱”手法。
神奇的是,在各种类似知乎的平台、论坛上,你往往同时会看到两个方面的吐槽,一方面是普通用户们的冷嘲热讽、受骗分享;另一方面闲鱼的卖家们也告诫大家一定要注意无良买家,“千万要小心骗子买家,还要预防变态啊!”。
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C2C二手交易平台,野蛮生长了五年的闲鱼已拥有超过100万用户,这些用户每天都在闲鱼发布200多万件闲置物品分享、交易。而此时,闲鱼这个GMV已经超千亿的庞然大物似乎正在背离自己的初衷:它本要搭建起一个陌生人之间可以相互信任的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却让用户无论作为买家还是卖家都无法建立起有效的信任。
假货A货违规品泛滥,“不可信”的闲鱼
“尾单”“专柜同款”“带原标牌”“版型保正”“做工精细”......在闲鱼上,这种公然销售高仿、山寨商品的景象已经成了每一个闲鱼用户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些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仿冒商品,价格最低不到正品的十分之一,吸引了大量买家的关注和交易,俨然让你有种进入了微商阵地的错觉。
就像曾经的深受假货之苦的淘宝一样,所有当年淘宝曾经历并抗争过的一切,正在闲鱼上重新上演。
“本小店,天梭,浪情,DW都有的。喜欢的私聊我”, 这是咸鱼号“皓皓皓皓1314”的介绍,据媒体报道,就是这样一个销售假名表的闲鱼号,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累计卖出了340件商品,单价从260-430不等,仅仅这一个账号,这三个月就至少净赚近七万元。
与盗版产业相同,这些假货商家同样以工作室形式在闲鱼运作,它们拥有众多账号且以矩阵模式运营,通常将账号分为多个批次,A批次负责售卖名表、B批次售卖假鞋,C批次售卖品牌包,并且聘请运营人员负责售前售后。与早期淘宝商家售假不同,这些人大多做的是资源的倒买倒卖:在阿里巴巴寻找低价商品复制到闲鱼,有人下单再去阿里巴巴下单。
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公开了的灰色产业链下,一大堆消费者成了受骗者。
“最近想入手一瓶祖玛珑,然后就逛了逛闲鱼看看有没有小姐姐不喜欢味道便宜卖的。一边逛一遍看看收藏着,然后看到一个小姐姐挂出来一瓶全新的祖玛珑蓝风铃,只要200块!文字描述得还挺真实,乐天购入,自己用一瓶还闲置一瓶,保真,图片为实拍。最后我就没有经受住诱惑买了......最后成就了我的血泪史:不要轻信低于闲鱼平均价的东西!基本都是假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