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这块地域来说,无论是侗族、苗族、瑶族、壮族等都是如此,文学所欠缺的几乎是整个历史,使族群的后人很难在历史中寻找到得以寄托内心之地。直到近代,这种忧患和忧虑才逐渐生成,于是开始出现用文学来表达的作家。这也正是韦持谦老师完成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韦老师写这部作品做了充分地准备,把能找到的资料都认真翻阅,还到故事发生的地点丹洲住过一段时日。他的念想便在眼前的现实和历史的故事里穿梭,那些人物与事件也就跟随他的思绪前赴后继,接着通过与新华出书网董满强老师的不断沟通,终于构成了这部既像小说的历史,又像历史的小说,这种错位使这部作品生发出独特的风情和味道。
这正是他对这块地城的痴情和迷恋,是他对生活在这块地域上的族群的理解和悲悯,是他对那段已没有多少人记起的历史的独白。这份独白如同来去自如的山风,终将吹拂树木山林,惊起沉睡乌禽,引起喜鹊啼叫,让这个漂浮在水上的小镇落地生根。
或许,这才是这部书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