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理财 > 投资理财 > 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成新蓝海,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成新蓝海,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3 12:49:33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成新蓝海,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近几年,随着体育行业的爆发,体育智能用品也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达到352.6亿元,增长率达到35.7%。在可穿戴行业技术和产业模式不断成熟之后,2018年的智能可穿戴体育用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46.0亿元,增长率为26.5%。

体育智能可穿戴用品的出现,让运动变得更加科学化,用户可根据智能用品提供的数据来定制专业的训练计划。另外,智能用品的听歌、语音提醒等功能也为用户提供更加愉快的运动感受,因此智能可穿戴用品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运动爱好者们的新宠。

传统体育企业纷纷退出智能领域,原因为何?

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未来趋势,智能用品都有着诸多好处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引来了非常多的玩家涌入,尤其是一些传统体育厂商,也大批加入到了体育智能穿戴领域。可理想虽好,但现实却是一地鸡毛,大多企业在体育智能穿戴市场上销量惨淡,在市场寒冬中相继退出体育智能用品行业。

先是2014年知名体育巨头耐克关掉了Nike+Fuelband智能手环和Nike+系列运动手表等智能运动硬件产品线,同时撤掉了旗下智能运动硬件部门;随后2017年11月,高端运动品牌安德玛宣布退出智能用品市场;同年年底,阿迪达斯也宣布停止可穿戴硬件产品的开发……

巨头们的退出让体育智能穿戴领域迎来“暗黑”时代,市场陷入一阵退潮期,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难道体育智能领域成伪需求?其实运动品牌巨头们相继退出的背后,是品牌内因和市场外因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内因:传统体育巨头缺乏电子设备研发基因

体育智能穿戴用品,虽然与体育密切相关,但它的亮点在于智能化,需要极高的科技研发技术。可想而知,以传统体育起家的巨头们进入智能可穿戴市场无疑是一场“跨界”尝试,且市场上的体育智能穿戴用品普遍不够“智能”,多数智能用品功能简单,并不完善,各类产品也是良莠不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对于没有科技研发基因的传统体育企业来说更加难上加难,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如阿迪达斯在2013年推出的Smart Run,Smart Run是一款运动智能手表,其功能包括GPS、测量心率、音乐播放等,与当今市场上的产品相比并无太多亮点。且手表采用的定制版Android 4.1系统,也无法安装其他应用,缺乏扩展性,是一件相当鸡肋的伪智能运动产品。最关键的是手表续航能力欠佳,据用户反应,单单用于训练的话,Smart Run手表只能坚持两天左右,若是其他功能一起使用,则仅仅能用一天,需要经常充电,这对于需要经常佩戴手表的用户而言极为不便。


文章TAG:巨头传统蓝海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投资理财排行榜推荐